近日,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印发《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深化经营主体登记管理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下称《若干措施》),从五方面推出21条措施,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聚焦国家战略,探索先行先试登记便利化举措是《若干措施》的一大重点。《若干措施》提出,全力支持浦东引领区、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首创性改革。深化确认制改革,推进经营范围登记集成改革试点;全力支持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探索优化企业跨省迁移登记工作机制,更好促进要素跨域自由流动;全力推进长三角经营主体登记一体化。推进长三角地区外国投资者主体资格文书互认,有效降低外商投资企业商务成本。
上海证券报记者梳理发现,相较以往政策,《若干措施》关注的问题更加具象、更加高频,政策与企业感受度之间的“温差”有望进一步减小。
聚焦企业高频使用和访问的数字化服务平台,《若干措施》加强数字赋能,完善全生命周期登记管理体系。其中提出,提升“上海企业登记在线”服务品质,全面构建电子营业执照应用生态,探索推出企业名称专属人工智能帮办服务等。
“我们将运用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手段,对申请人历史申报记录进行分析,按照个性需求适时推荐可用名称,提供陪伴式帮办服务,提升名称通过率。”上海市市场监管局登记注册处处长俞培刚说。
在强化制度创新、持续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方面,《若干措施》提出,推进外商投资企业登记便利化改革,落实新公司法完善注册资本制度相关要求等,多条措施直击企业登记场地资源释放、企业公章丢失等“老大难”问题。
其中,针对化解无法加盖公章的登记办理难题,《若干措施》提出,股东(出资人)如已形成符合表决比例要求的决议,但因公章损毁、遗失或其他原因,企业无法在申请材料上加盖公章,由符合相关决议通过比例要求的股东(出资人)作出说明并对已履行法定程序、符合法定条件、已发生法律效力作出承诺的,登记机关可依法办理相关登记或备案。
(责任编辑:朱赫)文章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除非注明,否则均为互联网收集整理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