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彭硕 北京报道
随着行业“过剩周期”的提前到来,储能行业整体呈现出一片肃杀景象,为安全度过这轮危机,各环节企业都在有意无意地准备着“过冬粮草”。
此情形下,行业黑马海辰储能却“逆势而动”,成为了行业的一个另类。
无论是资本端,还是产业端动作毫不放缓,依旧在紧锣密鼓地按原定计划快速推进中。
在资本端,海辰储能于今年7月3日向证监会进行了辅导备案,正式开启冲击上市之路。
在产业端,12月7日,公司的重庆基地一期一阶段项目投产仪式在重庆市铜梁区举行,其深圳基地也于12月2日完成落地。
如今,行业形势陡变之下,海辰储能依旧高举高打,快速推进各项既定投资计划,令业内为之侧目。
另外,海辰储能在产品端也在持续发力。
12月12日,主题为“三体・新世界”的首届海辰储能生态日活动上,海辰储能一连发布三款产品,分别针对电力长时储能应用场景(包含电源侧、电网侧)、工商业储能场景和户用储能场景。这其中,海辰储能针对长时储能应用场景开发的MIC 1130Ah电池关注度颇高。
据了解,1130Ah是目前锂电储能赛道最大容量电芯,也是行业头部企业专为长时储能研发的第一款产品。
如该产品性能指标在应用场景中真能如期兑现,将有望走出锂电储能技术新路线,从安全和成本两大维度,与目前长时储能领域公认的最佳路线――“液流储能”和“压缩空气储能”一较高下。
“包含大储(指电源侧+电网侧储能)、户用储能在内,我们今年出货量有机会在细分市场进入的全国前4的位置。”海辰储能联合创始人、总裁王鹏程向包括21世纪经济报道在内的媒体表示。
逆周期加速
海辰储能重庆基地一期工厂位于重庆市铜梁区,根据导航预测,从重庆江北机场驱车70公里便可到达。
12月12日,记者来到这家才举办投产仪式刚刚5天的工厂,眼见工厂机器、设备、人员均已就绪,已经在运转之中。
时值海辰储能生态日当天,包括供应商、投资人、媒体人在内,前来工厂参观的人士络绎不绝。这既是海辰储能重庆基地首家投产工厂,也是其大本营厦门基地之外的首个异地工厂。
根据海辰储能的规划,重庆基地将是公司“双子星”规模化发展格局的“两只脚”之一。计划总投资130亿元,总用地面积约1200亩,将建成具备56GWh新一代储能锂电池、22GWh储能模组的生产基地及研发中心。
公开资料显示,从2022年5月签约落户铜梁,到2022年12月开工建设,再到如今正式投产,仅仅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其推进速度之快令人注目。
与此同时,在大本营厦门基地,海辰储能还有30GWh锂电二期项目同在同步建设,预计在今年年底建设完成,届时,海辰储能厦门基地产能将超过45GWh。
尽管海辰储能产能如此快速铺开,但其产能利用率依旧维持高位水平。
王鹏程向记者透露,“去年加今年,海辰储能电芯产品出货量预计将超过20GWh。”
据了解,海辰储能 2022 年电芯出货5GWh,以此推算,海辰储能今年的电芯出货量将超过15GWh,同比大增近200%。
王鹏程还表示,海辰储能整体利用率超过80%。“除了三季度公司有所调整外,今年厦门基地的45GWh产能陆续投产,公司产能整体处于较饱和状态,预计明年(出货量)在这个基础上还会有大幅度的增长。”
在今年上半年以及前三季度出货量排名中,海辰储能均已经超过鹏辉能源,排名行业前五(去年排名第六)。
根据Infolink数据,2023年前三季度总出货TOP 5企业分别为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瑞浦兰钧与海辰储能,这五家企业市占率为72.8%,且均超过8GWh。
发力长时储能赛道
在12月12日的发布会上,海辰储能发布了三款产品及服务,分别是全球首款长时储能专用电池MIC 1130Ah、“海纳百川”全栈式工商业储能服务、户用光储系统――Hero EE。产品涉及电力储能、工商业储能、小型户用储能三大领域,意味着海辰储能将在原先的大储赛道外,在工商业、户用(通信)赛道,展开全方位的竞争。
三款产品中,专为长时储能场景所专用电池MIC 1130Ah的电芯最为市场所关注。
海辰储能介绍,该款电池应用在4-8h的长时储能场景中。
所谓长时储能,是指持续放电时间不低于4 小时的储能技术。理论上,长时储能系统可以实现跨天、跨月,乃至跨季节充放电循环。
随着新能源装机量的进一步增加,多位权威人士预测,未来,长时储能成为电力储能市场的主流。
长时储能委员会(LDES)与麦肯锡2021 年底发布的联合报告显示,预计2030 年全球长时储能的装机规模将达到 4-8TWh,2040 年则将达到 85-140TWh。2050年,长时储能储电量将占全部储电量的95%。
在海辰储能推出这款产品之前,锂电储能路线应用在长时储能场景却并不被看好。主要理由为:一是长时储能场景下,锂离子电池难以克服枝晶生长、电解液可燃性问题带来的安全性挑战;二是,锂电储能路线的扩展成本增加,相比液流电池等其他储能技术路线,锂电池全生命周期下成本较高。
海辰储能方面称,MIC 1130Ah产品有望解决安全+成本这两大问题。在成本性上,采用MIC 1130Ah电芯的产品系统成本的初装成本比采用280Ah电芯的系统成本单Wh成本降低15%,能帮助直流侧储能系统降本25%。另外,循环寿命上,该款电池循环寿命高达15000次,系统寿命可达25年。系统寿命的提升,也将摊薄全生命周期的度电成本。
针对安全问题,海辰储能技术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为解决大电芯的安全性问题,公司优化了原本的电池结构,提升热扩散和耐短路能力。电子系统耐短路能力提升4倍,短路电流降低了50%。在同样的电池容量下,安全性远高于280Ah电芯的串联。
从远期来看,MIC 1130Ah是否真正解决锂电池的既有痛点,最终与液流储能、压缩空气储能等一较高下尚有待时间检验。目前可以肯定的是,这款产品的研发,或许为锂电赛道进军长时储能打开了一个路径。
文章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除非注明,否则均为互联网收集整理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