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津沽大地科技创新热潮涌动。为加快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天津市深挖科教资源、培育创新沃土,以天开高教科创园(以下简称“天开园”)等为载体和抓手,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动能加快形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不竭动力。2023年,天津市集成电路、车联网、高端装备、航空航天产业链的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速超过10%,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5.9%,战略性新兴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的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4.4%、14.2%。
用好科教资源
2月29日,毕业于天津大学的肖笛开始了人工智能多语种转换的科研工作。作为天开园内金语智达科技(天津)有限公司负责人,肖笛自2018年起便致力于人工智能多语种软件开发与应用,推动人工智能多语种转换课程译配平台创新。“公司通过与天津师范大学、国际中文教育发展研究院等部门联合研发,极大提高了科技创新效率。”
天津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优势在哪里?很多创业者将目光投向高校和科研院所。天津市拥有国家级院所和国内高水平研发机构超过170家、研究生培养单位24个、普通高等院校56所。
2023年5月18日,天开园正式开园。曾经的闲置楼宇变身创新创业的沃土,一场科技与产业、人才与城市的双向奔赴从此开启。天津市意在通过探索“学科+人才+产业”的创新发展模式,将天开园打造成为国内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科研成果孵化器、科创服务生态圈。
为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天开园,天津市在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加强规划用地保障和引导创新资源聚集等方面匹配多项政策措施,在内容上聚焦成果转化、科技金融、创业孵化3类创新服务;面向高校学生、大学老师、高校校友3类创新主体;构建“政府引导、共建共享、市场化运营”3种机制。
通过搭建校企通道,天开园探索解决高校科技成果“找不到、谈不拢、难落地”问题。目前,天开园已与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9所高校签署合作协议。世界首款脑机接口专用编解码芯片、水系规模储能电池关键材料和电芯等一批成果落地转化,298家高校师生及校友企业入驻天开园核心区天开广场。
一批金融机构加劲支持天开园快速融入京津冀协同创新体系,用金融“活水”缓解科创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农业银行天津市分行制订多个专属服务方案,在天津市银行业率先建成专营机构,率先投放入园科创企业贷款。以领先同业的速度,实现入园企业对接率近七成,开户企业数量超过350家。”农业银行天津市分行公司业务部总经理寇玺栋说。
2月27日,已有市场监管、科技服务等10多个部门入驻天开园,并设立我国北方首个集成远程帮办和超写实数字人的智慧微厅,24小时为企业提供400多项不打烊自助服务。
天津市政务服务办地区工作指导处副处长周凯告诉记者,服务中心实行“首席服务官”制度,企业只要将需求和相关要件提供给首席服务官即可,无需企业跑腿、排队。
截至目前,天开园已导入各类科创服务机构117家,聚集金融机构108家,形成全周期的金融服务体系。2023年,天开园举行各类大赛、论坛等活动300余场,累计为平台公司、入驻企业、优秀人才等兑现政策支持资金2.36亿元。
天津天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雪颖表示,随着天开园“学科+人才+产业”的模式不断成熟,已对科技型企业形成“虹吸”效应。截至2023年底,天开园已注册企业1220家,园区企业累计获得订单、投资均超过1亿元。
天津市科技局党委书记、局长朱玉兵表示,为破解企业发展缺资金、缺人才、缺配套等问题,天津市建立项目优选、梯度培育、诊断分级、融通发展、赛马比拼、转出成长六项机制,打造政务、科创、金融、商务、知识五类高品质服务,探索形成具有天开特色的生态模式。
截至2023年末,天津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均突破1.1万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3.49%。
促进产业聚集
走进天津滨海新区的飞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展厅,拇指大小的芯片给参观者带来震撼:小小的芯片布局了数十亿个晶体管,难度相当于在头发直径十万分之一大小的地基上盖大楼。依靠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2023年飞腾公司实现营业收入超19亿元,同比增长18%。
在滨海高新区信息安全产业园,飞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麒麟软件有限公司是信创产业的“顶梁柱”。过去一年,两家企业成绩斐然:飞腾公司新一代高端嵌入式中央处理器荣获2023年中国IC设计成就奖和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金奖;麒麟开源桌面操作系统入选2023年度央企十大“国之重器”。
在领军企业的带动下,天津的“中国信创谷”产业规模超过800亿元,聚集了飞腾、麒麟、曙光、海光等领军企业,信创产业生态企业超过1000家,确立了以基础硬件、软件系统、信创+服务为核心的产业链条。
截至2023年底,天津市的雏鹰、瞪羚、科技领军企业分别达6230家、460家、343家,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生力军。
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尹继辉表示,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天津正加快构建“1+3+4”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提供产业支撑。
天津市坚持科技赋能,全面梳理八大产业34个领域134项支撑“国之重器”的核心技术,累计创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77家,位列全国重点城市第三;打造了国家级“芯火”双创基地、天津药研院等一批产业创新平台,国家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达11家。
2023年12月,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布第二批数字经济典型案例和应用场景,包括国家超算天津中心发布“天河・天元”大模型、5G全连接新一代运载火箭智能总装车间、云圣智能天地一体化全自主巡检系统等项目,涵盖了人工智能、数字通信等领域。截至目前,天津经开区已累计发布14类数字经济应用场景。
尹继辉介绍,天津市正在推动“天河天元”“海河谛听”等大模型产品落地应用;试点“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建设10个以上5G全连接工厂典型标杆;通过“1+N”模式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以人工智能赋能原材料、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重点行业。
瞄准绿色化转型,绿色工厂数量不断攀升。在天津西青区,饮料企业元气森林实现了生产车间、办公区域一体化设计,节约了20%土地面积;在天津滨海高新区,日产量2万多台套监控设备的天地伟业技术有限公司实现洁净化生产,一年回收处理6800万立方米废气。
目前,天津国家级绿色制造单位达203家。新天钢、天津石化2家企业入选国家水效“领跑者”,荣程钢铁成为国家工业废水循环利用试点。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用水量、工业水重复利用率等指标均保持全国先进水平。
融入协同发展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三地科技创新协同和产业体系融合的需求明显增加,建设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越发凸显。
尹继辉说,天津工信部门围绕图谱聚焦重点链群,积极对接北京科创资源,通过补链强链和集群培育,落地一批项目、形成系列成果、打造一批应用场景,既提升了产业发展质量,更形成新质生产力,为打造现代产业体系提供支撑。
2023年底,超过4000套银河麒麟服务器操作系统正式交付河北省雄安城市计算中心,将为136项城市服务提供系统支撑。天津的产业、北京的技术共同助力河北雄安城市计算中心建设,这是三地协同创新的缩影。
去年以来,三地聚焦多条产业链,形成了174个“堵点”招商清单、229个“卡点”攻关清单、2441家重点企业清单。京津冀产业一张图,正让三地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加速形成新的产业集群。
10年来,三地企业无缝对接,围绕供应链、产业链积极招商引资,吸引上下游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企业和产业项目,在京津冀三地梯次合理布局。通用技术集团天津第一机床有限公司董事长纪华青说:“公司于2020年加入中国通用技术集团后,获得了更多来自北京的技术支持和科创资源,不仅提升了生产制造能力,也融入北京相关企业的研发创新体系。”
10年来,三地协同创新和产业体系融合不断提速,为天津新技术突破注入澎湃动力: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实现从二氧化碳到糖的精准全合成。
在产业规划中,天津市依托网络安全和工业互联网产业链优势,还将集成电路、网络安全、电力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旨在合力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延链、补链、强链的工作也在不断推进。近10年来,通过完善产业链招商体系,天津市成功吸引空客A320第二生产线、吉利商用车、中海油环渤海新能源总部等75个重点项目签约落地。一个个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正在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增量”。(经济日报记者 商 瑞 周 琳)
文章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除非注明,否则均为互联网收集整理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