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施诗 上海报道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8日召开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8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4年经济工作。谈及当前经济形势,会议认为,中国“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风险”,经济“回升向好”。如何看待会议对经济形势作出的判断?一起来听听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的解读。
促收入和化债是经济企稳的关键项
陈雳:当前,中国所面临的外部宏观经济风险主要有三类:一是传递性的高通胀风险。从海外物价的涨幅看,这部分影响在短期内依然存在。
第二,在中国的一些快速发展的领域,尤其是解决“卡脖子”技术领域存在贸易冲突风险。从外围市场来看,存在针对中国的一些不太公平的政策。同时,中国自身也在努力通过对科技、科创的扶持,走一条我们自己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以应对对中国“卡脖子”领域的围追堵截。
第三是来自于金融角度的风险,除美联储加息为全球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带来了一些挑战以外,全球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之下,我们需要更有定力,以稳中求进作为一个重要的发展目标。
从整体的政策和重点扶持领域看,中国也在极力地引导很多行业,进一步地优化结构,绿色可持续发展,这也是当前中国经济的一大重要特征。
中国经济有望稳中向好前进
陈雳:在着力扩内需、促消费的角度,有非常多政策落地。从未来整体情况看,如何稳定就业以及提升人民群众的收入,让民营企业有一个更好的营商环境和空间,得到精准滴灌,都是需要重点扶持的。
从经济结构而言,目前很多领域在有序恢复中。从防范风险角度看,一个是地产行业的风险需要重点关注,另一个是自9月份以来化解地方债务风险也在进行中,对于整个经济的筑底回升也会起到比较积极的作用。
整体而言,中国人口基数以及中国本身的市场非常庞大。随着进一步调结构和优化,中国的经济也会在百年未有的大变局之下克服重重困难,稳中向好地前进。
以进促稳、先立后破
会议指出,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如何理解会议对2024年经济工作的定调?2024年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走向如何?国网领导科研院智库专家、英大证券公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郑后成为我们带来他的解读。
释放出较明确的“积极进取信号”
郑后成:我们认为,“稳中偏松”大概率是2024年货币政策的主基调。我们做出这一判断的依据有以下三点。第一,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始终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要完善金融宏观调控,准确把握货币信贷供需规律和新特点,加强货币供应总量和结构双重调节”。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释放较强“宽松”信号的背景下,128政治局会议大概率也释放“偏宽松”信号。
第二,128政治局会议指出,“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其中,“以进促稳”较少出现在政治局会议中,释放出较为明确的“积极进取信号”。
第三,128政治局会议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对比126政治局会议“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的提法,一是增加“灵活适度”,二是将“有力”改为“有效”。“有效”强调的是要达到预期目标,注重实际效果,而“有力”更侧重力度与规模。考虑到“灵活适度”这一具有较强总量色彩的用语放在前面,表明货币政策的整体表述偏宽松。
从年内节奏看,上半年我国货币政策的“积极”力度要大于下半年。这一判断的依据有以下两点。第一,在美国联邦基金目标利率位于高位的背景下,2024年上半年,尤其是一季度全球流动性还面临一定压力,对全球以及我国宏观经济形成压制。在此背景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有必要“以进促稳”。
第二,我们认为,2024年上半年CPI当月同比大概率低于下半年,也就是说,相对下半年,上半年通胀对货币政策的掣肘相对较低,有利于央行推行“稳中偏松”的货币政策,尤其是一季度。
财政与货币政策协调性进一步增强
郑后成:在以上分析的前提下,考虑128政治局会议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同时提出“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强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这就意味着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也就是说,2024年财政政策的主基调大概率是“稳中偏积极”,并且2024年上半年财政政策的“积极”程度,要大于2024年下半年。
着力扩大国内需求
国家统计局12月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1月全国CPI同比下降0.5%,降幅比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5%。数据反映了怎样的物价运行态势?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 “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释放怎样的信号?做出了哪些部署?来听听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研究中心主任王静文的分析。
我国物价面临较大压力
王静文:CPI同比下降0.5%,涨幅连续第3个月放缓,-0.5%的增速是近些年来的最低水平,反映出物价面临的压力还是比较大的。
原因包括四个方面:首先是猪周期下行。11月CPI中的猪肉价格环比下降3%,同比降幅扩大-31.8%,依旧是拖累食品价格的最主要因素。本轮猪周期低迷持续时间长,产能去化慢,猪肉价格保持低迷,第三批冷冻猪肉收储对市场影响也有限。
其二是气候因素。今年暖冬现象明显,这导致鲜菜鲜果供给更充沛,牛羊肉需求下降,CPI食品中的主要类别环比降幅均超过了历史平均水平。
第三是外部因素。发达经济体利率水平保持高位,经济动能趋弱,全球能源价格回落,导致外部通胀输入减弱。
最后是需求因素。需求不足使弹性更高的耐用消费品面临更大价格压力,家用器具、通信工具、交通工具均出现环比下降。11月核心CPI环比下降0.3%,同比上涨0.6%,仍处在历史10%的低分位。
明年政策或在消费端发力
王静文:下一阶段,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强调“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
从促进良性循环的角度考虑,预计明年可能会在消费端发力,通过改革收入分配体制、完善社会保障体制、促进就业和收入提升等方式,释放居民消费能力,实现供需匹配、良性循环。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节目嘉宾意见仅代表本人观点。)
策划:于晓娜
监制:施诗
责任编辑:和佳
记者:杨雨莱 谢鸿州
摄制:李群
新媒体统筹:丁青云 曾婷芳 赖禧 黄达迅
海外运营监制: 黄燕淑
海外运营内容统筹: 黄子豪
海外运营编辑:庄欢 吴婉婕 龙李华 张伟韬
出品: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
文章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除非注明,否则均为互联网收集整理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