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同方全球人寿联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保险和风险管理研究中心联合发布2023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调研报告(下称《报告》)。根据报告,2023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为5.53,低于2022年的指数5.7,也是在2021年达到6.78的高峰后连续两年下降。
根据介绍,退休准备指数的取值为0-10,数值越大意味着退休准备越充分,其中,数值8-10为高退休准备指数,表明退休准备非常充分;数值6-8为中等退休准备指数,表明已经有了一定的退休准备,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数值低于6为低退休准备指数,表明退休准备不足,需要引起重视。
连续两年国人退休准备不足
近年来,中国老年人口的数量和比例都在不断攀升,根据国家统计局2022年度统计公报数据显示,我国2022年末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比已经达到14.9%,达到深度老龄化社会标准;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比达到了19.8%,较10年前均高出了5.5个百分点。
2023年度为“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调研”项目持续的第十一年。本次调研沿用了历年选取的六个维度,采用退休责任意识、财务规划认知水平、财务问题理解能力、退休计划完善度、退休储蓄充分度以及取得期望收入的信心六个指标并分别赋以相应的权重来计算中国居民的退休准备指数。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教授、清华经管学院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陈秉正解释说,退休准备指数下降的原因主要是“退休责任意识”、“退休计划完善度”和“退休储蓄充分度”的下降,其中贡献最大的是“退休计划完善度”,从2022年的4.19下降到2023年的3.84。可能的原因是,由于经济恢复不及预期,受访者对未来感到不确定性增加,另外受到收入下降等因素的影响,个人退休计划需要重新制定;由于个人收入下降或失业可能性增加,受访者开始注意到退休储蓄不足的问题,并且这样的短期冲击使得个人更倾向寄希望于政府提供更多的退休收入和保障。
研究人士同时表示,从长期来看,随着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只要个人积极承担责任,进行退休准备规划,这些情况将呈现稳步向好的趋势。
当前,我国三支柱养老金体系资产积累规模较小,资产结构严重失衡。
陈秉正表示,相对于不定额储蓄的方式,多数居民更倾向于有规划的定额储蓄方式来为自己积累养老金。从受访者的统计来看,社会保险、银行理财和个人养老金是覆盖率最高的三种退休财务准备方式。从退休财务准备需求方面看,人们在选择退休准备相关的金融产品时,最关注的是本金安全、流动性和账户的公开透明。人们更希望从专业机构获得全面、专业的养老规划咨询服务。陈秉正表示,在产品日趋同质化的当下,提供差异化的养老顾问服务或将成为养老金融行业的下一个竞争热点。
中国居民的退休生活愿景是怎样的?
记者注意到,上述报告在披露2023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的同时,也调研了中国居民的退休生活愿景。
根据调研,未退休受访者的平均预期退休年龄为58.01岁,年轻人普遍预期较早退休,而高学历的受访者倾向于更晚退休。
数据显示,博士研究生平均预期退休年龄为61岁,硕士研究生、大学本科生平均预期退休年龄为58.4岁及57.1岁。其他学历水平的群体中,职业技术学校/大专毕业生、高中生/中专生、初中及以下群体平均预期退休年龄分别为58.3岁、59.2岁和55.7岁。
至于养老方式,所有年龄段的受访者均是首选传统家庭养老方式。社会机构养老、商业机构养老等新兴养老方式在中国尚未成为主流选择。在年轻一代中,愿意在家庭之外的地方度过退休生活的接受度正在提高。
数据显示,未退休群体中,47.1%的受访者倾向于选择传统家庭养老,即在家居住生活,主要由子女进行照顾和陪伴,27.66%的受访者比较倾向于社区居家养老,在家居住生活,由政府和社区提供必要的上门或拖老服务,另有10.04%的未退休群体选择家庭护理养老,即在家居住生活,从商业养老医疗机构聘请护工上门服务。
而在已退休群体中,62.87%的受访者倾向于选择传统家庭养老,23.76%的受访者比较倾向于社区居家养老,另有5.69%的已退休群体选择家庭护理养老。
退休生活品质方面,69%的受访者将良好的居住和服务设施视为他们最注重的退休生活品质要素,已经退休的人格外关注是否能够与家人一起生活。此外,充足的资金保障、发展新的兴趣爱好及充分的社交生活也成为居民看重的要点。
退休生活担忧方面,最让受访者担忧的问题普遍涉及身体健康方面,未退休的居民更容易为退休后的支出感到担忧,而已退休居民更加担心缺乏陪伴和社交。
校对:冉燕青
文章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除非注明,否则均为互联网收集整理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