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姜业庆
伴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上市银行公司治理架构日益完善,但是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金融形势,上市银行的公司治理仍然需要持续健全。日前,在由《中国银行业》杂志社主办、浙商银行承办的“2023中国上市银行发展论坛暨银行业公司治理四季讲堂第三讲”上,与会嘉宾得出一致的判断,上市银行只有不断优化健全公司治理,商业银行才能探索出一条高质量发展道路。
作为中国银行业的中流砥柱,59家上市银行截至2022年末资产规模超265万亿元,约占我国商业银行总资产的84%,可以说是中国银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也是国家金融稳定的基石。作为中国银行业协会党委书记、专职副会长的邢炜表示,“2022年,上市银行延续稳健发展态势,坚持‘规模、结构、效益、效率、质量’动态均衡发展,推动党的领导和公司治理有机融合,在规范公司治理、加快业务变革、强化风险管理、推进数字化转型等领域取得成效。董事高管履职能力提升,公司治理不断完善,ESG信息披露质量持续提升,资产负债规模稳步增长,资产负债结构持续优化,资产质量保持稳定,轻型化转型初显成效。”
中国工商银行原行长杨凯生表示,上市银行应努力成为行业内各方面的标杆,在健全完善公司治理方面做标杆、当表率,无疑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不断加强和完善我国银行业的公司治理,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需要,对维护资本市场的稳定具有积极作用。
中国建设银行董事会秘书胡昌苗对此也表示赞同。胡昌苗说,从不久前各行发布的中期业绩来看,可以说取得了良好成效,既为实体经济恢复发展、提振市场信心、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打下良好基础,自身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从侧面体现了上市银行公司治理水平得到了较大提升。
浙商银行党委副书记、行长张荣森表示,目前经济金融环境对银行经营包括公司治理等方面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垒好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压舱石,对于优化银行的收入结构、提高穿越周期的能力、提升股价估值意义重大,对探索中国银行业的现代化转型也有很好的实践意义。
未来如何进一步完善与健全上市银行的公司治理水平?原银保监会公司治理监管部副主任张显球建议,上市银行需要做到持续推动党的领导和公司治理有机融合;进一步规范股东行为,坚决遏制来自大股东的不当干预;加强董事会建设,不断提升董事会运行效率;提升道德水准,树立良好的市场形象;加强信息披露,强化市场纪律约束;重视环境和社会问题,为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在中国光大银行董事会秘书、首席业务总监张旭阳看来,在保持银行合理盈利和资本内生性补充能力的同时,也需要关注银行资本的外源性补充路径,以保持银行资产负债表以及资本结构的稳健。他认为应从做强基本面与客户结构的“硬实力”、提高与资本市场良好互动的“软实力”以及适度降低权益法核算门槛、推出配股权转让机制等“实政策”三方面改善上市银行资本补充机制,形成上市银行公司治理、资本结构与市场估值的良性互动。
浙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殷剑峰则认为,构筑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的经营战略,是银行规避风险的主动举措;是提高银行自身价值、维护金融稳定的主动担当;是对银行功能的重新定位,目的在于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顺应发展大趋势,有助于提高估值水平。
宁波银行党委委员、董事会秘书俞罡表示,当前银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客户需求快速变化,中小银行只要能够坚守发展定位,通过“创新增长模式,做开放的银行;完善风控体系,做放心的银行;培育科技支撑,做科技的银行;提升管理溢价,做优质的银行”等措施的落地,把区域内门当户对的客户做深做透,推进特色化、差异化转型,中小银行将继续实现高质量发展。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建议,发展“负责任的金融”需要金融服务机构、监管部门、金融消费者三方共同努力并承担各自相应的责任。要更好地践行“负责任的金融”,银行必须夯实公司治理的基础,具体包括责任战略、责任治理、责任能力、责任沟通、责任绩效等多个方面,值得上市银行及银行业重视和探索。
文章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除非注明,否则均为互联网收集整理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