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九寒天,冬管农事进入忙季。在山东肥城市,当各路机器人走向冬管农事的田间地头,传统的“体力活”被现代的“技术活”替代。
小麦灌冬水,开春发得美。眼下正值冬灌时节,走进肥城市安驾庄镇,连片的墨绿色麦田里却不见弯腰插水管的农民。湛蓝天幕下,只有一排排“站如松”的智能立柱式喷灌机,随着喷头的左右旋转,均匀地湿润着520亩的小麦。
这里是朱家颜子村“一块田”改革试点,村党支部书记杜均涛看着层次喷头精准灌溉的喷灌机,感叹道:“以前抢农时靠人干活,现在我们靠手机就能种地,过去需要浇14天,现在只需17个小时。”
据了解,朱家颜子村“一块田”里共安装580个智能立柱式喷灌机,整个喷灌机的操作过程都可以用手机控制,不仅省时、省力,还能做到喷洒均匀,水肥不流失,冬灌效果要赛过几十年种田的“老把式”。
除了节省时间、解放体力,杜均涛还算起了“经济账”:“往年冬灌,520亩地支出人工费就得2240元,有了这套喷灌机,算上电费,也就花费一千元左右,而且干活比以前轻松多了。”
在肥城市边院镇兴隆村力科农业专业合作社,连日来的降温降雪天气,丝毫没有影响到智能温室大棚内蓝莓苗花苞的旺盛生长。
“温度24摄氏度,湿度80%。”“90后”负责人马传力正在和老农人任伟讲解手机终端操作流程。“遇到大雪降温天气,就关闭通风口,开启加热除湿功能,让棚内环境保持适宜蓝莓生长的状态。”
走进蓝莓大棚,发现与普通大棚相比,这里多了一台正“嗡嗡”作响的大型设备。“这台棚用空调机组,就是保温保湿的关键。”马传力说,棚里还有用来测温度、测湿度等的许多仪器设备,真正实现了种棚从“跟着感觉走”到“数据说了算”,“过去遇到下雪天,每个棚得要七八个人忙活,现在我自己一个人就能管理园区内的4座智慧大棚。”
面对近日出现的大降温、寒潮天气,马传力显得底气十足:“大棚关门、盖被都不再用人工操作,科技管理员更贴心!”(经济日报记者 王金虎)
文章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除非注明,否则均为互联网收集整理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