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道富:投资的顿悟与渐修

视界达人视界达人 2023-11-30 12.38 W 阅读

编者按:彭道富,一线投资者,广东财经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校外导师,深耕龙头战法十余年,作为龙头战法的重要代表人物,是国内龙头股战法悟道人和布道者。著有《股市极客思考录》、《香象渡河》、《龙头信仰》、《龙头、价值与赛道》等畅销书。本文是新书《顿悟渐修:对投资战略与战术的思考》的序言,有很强的投资思想性,转载以飨读者。

(一)

《天道》里,芮小丹说过这样一句话:

“只要不是我觉到悟到的,你给不了我,给了我也拿不住。

只有我自己觉到悟到,我才有可能做到,能做到的才是我的。”

这句话从结果和终极意义层面上来讲,是对的。但如果我们再追问一句:如何才能做到“让我自己觉到悟到”?

这一问,就会突然发现,很多人对芮小丹这句话的理解肤浅了,包括电视剧的编剧,也包括经常引用这句话的人,断章取义,把深刻的哲理心灵鸡汤化。

如果只追求“我”的觉到悟到:

那么,唐僧还去西天取经干嘛?还要聆听佛陀的真经和教诲干嘛?自己觉自己悟不就行了?

那么,科学家还去学习牛顿、爱因斯坦干嘛?还去接受微积分和相对论干嘛?直接去觉去悟不就行了?

所以我说芮小丹的话是从终极意义上来说的。什么是终极意义?就是说“最终”是对的。你要让一个东西彻底变成自己的,最终你自己要彻底领会和理解它,而不是一直靠别人。

但“最终”之前,需要站在别人的肩膀上,需要先吸收别人已经“觉到悟到”的成果,需要有个“过程”,需要“外缘”来启发和触动。

就是芮小丹本人,其最终之所以有那么高的境界,不也是与遇到丁元英有极大的关系吗?

如果把觉到悟到当成悟道或者顿悟的话,它必须有一个相当长的渐修之旅。

在这过程中,需要各种各样的外在因缘:

或者是一场交流对话

或者是一段视频

或者是一场报告会

或者是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甚至是三言两语

或者是一种思想、一套理论、一个学说、乃至一种方法

再或者是遇到某个人

……

这些外缘

或者刺激了、或者启发了、或者触动了,总之是叩开了你的思考和感悟的大门,才有最后的觉到悟到。

所以,千万不要把芮小丹的话当成简单的“靠自己”、“向内求”、“自力更生”,更不能当成“闭门造车”。觉到悟到并非一个人关起门来突然某一天的心血来潮,也并非某个清晨或者某个黄昏突然降临的东西,而是受到过无数个“垫脚石”的启发,站在无数个别人成果肩膀上的结果。

这些当中,书和各种文章、帖子无疑是最常见的载体,也是最方便、成本最低、最唾手可得的“外缘”。试问自己,你的人脉圈和朋友圈,能见到多少“世外高人”?能听到多少高维的报告会?能跟多少个真正厉害的人对话和激荡交流?

所以,幸好有书这个载体可以作为“外缘”。

(二)

经常有人问:

读书有用吗?

读书对炒股有帮助吗?

那要看你怎么理解“用”、怎么去“用”。

如果把一劳永逸地解决炒股问题当成“有用”,那么读书没有“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本书能起到这样的“用”。不只是书,其他几乎所有的东西,也都没有这样的“用”,包括任何一种学习研讨会议、交流会、报告会、电话会议、视频会议、抖音直播等等,也包括去跟顶级大佬请教,甚至是现场学习。否则,股神的孩子不早就成股神了?

但,如果把启发思考、点燃自我当成“用”,那么读书肯定有用,而且大有用处。

因为书是最大的“外缘”,它能启发我们继续思考,最终达到让我们“觉到悟到”。

这就涉及到对书的态度了。

有些人看书,希望书中能提供“圣杯”和立竿见影的“标准答案”、“终极结论”,希望书能直接让他“悟道”,希望书能够直接告诉他下一步马上应该怎么做,这怎么可能?

如果是其他领域的书,也许可以,比如烹饪、剪裁,但股票书不行。因为股票几乎是这个世界上最复杂、最具有博弈性、最变化无常的领域,这个领域的任何经验和规律总结,无论是以书的形式,还是以语录、文章、报告会、学习班、清华北大投资课、各种战法、视频讲座、音频、课程等等的形式,都没有办法直接做到“给你”(芮小丹语)、直接让你“觉到悟到”,都只能是以“外缘”的形式去启发你。都需要你继续“加工”,继续修、继续悟。换句话说,投资领域的任何经验和规律,都是“半成品”,都需要经过你的再次、多次思考和反复渐修,才能成为“成品”。否则,就如芮小丹所说“给了也拿不住”。

这也体现了股票这个领域的复杂性和残酷性。没有任何一本书、任何一个已经悟道的大佬,让你直接成为专家和高手。

那这么说,读书和学习就没用了?

当然不是!

还是回到“用”这个话题,如果我们把启发思考当用、把开启一个全新维度当用、把外缘当用,那么读书不但有用,而且大有所用,甚至,没有任何领域比股票这个领域更需要读书和学习。如果我们不读书,我们就永远在自己的维度和经验里打转。

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吗:你不是有5年的工作经验,而是一个经验用了5年。

这句话说得太一针见血了。很多人炒股很多年,自以为经验很丰富,殊不知他只是一个经验耗了很多年。

其实,每个人都有一个死角,自己走不出来,别人也闯不进去。这个时候,只有外缘的“当头棒喝”,才能真正改变这种局面。而读书、读别人,正好可以起到这种作用。

有的人可能说,现在股票市场变化快,能写在书上的东西都过时了,书上哪里有答案?

这种看法很有害:

其一,现象常变,规律不变。股票市场常变和过时的,是一些现象层面的东西,而规律层面的东西,往往亘古不变,比如人性的东西,比如底层逻辑的东西,以及涉及到交易的一些战略和心法的东西,等等。这也是为什么说“华尔街没有新鲜事,因为投机像群山一样古老,股市今天发生的事,过去曾经发生过,将来也必然再次发生”。

彭道富:投资的顿悟与渐修

其二,书是没有直接答案,但书会带着你进行一场思维和逻辑的“旅行”。

任何书,只要是作者用心创作,里面都会有一套系统化而非碎片式的看问题的角度和思维,它能给继续思考提供“养料”、“燃料”和“触点”。这些东西,也许平时沉睡在你的大脑深处,而书恰恰能够唤醒它,燃烧你、激荡你,重新启发你思考。也许这种思考,能够打破你的“死角”。

其三,投资中,小的进步靠知识的增加,而质的革命式的进步,靠的是认知突破和维度的升级。那些花样繁多的战法和绝招,很多是在同一个维度里的打转。人类对股市的认知,往往需要很多年才有一个维度的更新。而书,因其是系统化的思考和总结,而不是快餐式的灵感,更容易帮人完成维度的升级和改造,实现质的进步。这也是为什么越是投资大佬,越是乐此不疲的热爱阅读的原因。

所以,书不但有用,而且有大用。

再退一步讲,一本书哪怕里面有一章、一段话、一个认知或者一个观点,能够震撼和启发到我们,就够了,就超值了。投资路上,很难有人给你所需要的全面的100%的东西,有人哪怕只给一两句话,甚至一个词,如果真能启发到你,就已经受益无穷了。

我自己从事投资很多年,深感投资是一辈子都需要为之努力的事情,我觉得我比任何人都喜欢读书,投资的书,非投资的书,包括很多在一些人看来是没有用的杂书,我都喜欢。但凡这些书里有只言片语能让自己有所悟、有所想,我都会感恩、都会默默感谢。即使自己今后超越了那些文字的内容,甚至觉得它们过时甚至落后了,但只要想起当时阅读时的情景、想起曾经给我带来的启发,都会深深地感动。因为这些阅读毕竟在当年唤醒过我深度思考,燃烧过我、启发过我,也是为我厚积薄发、多维度思考打下最扎实的基础。

(三)

楞严经云:理可顿悟,事须渐修。

《顿悟渐修》以这句话为书名来源,从“顿悟”和“渐修”两个层面来思考投资。顿悟和渐修,是人类认知和修行的两个法门。佛教中有顿悟派与渐修派之争,慧能和神秀的故事,其实就是顿悟和渐修一较高下的故事。虽然最终慧能一派大行天下,但从修行的角度上来说,大多人更适合渐修而非顿悟,只不过顿悟迎合了大多数人的内心。

投资何尝不是?我们经常艳羡别人的一朝顿悟,也常用顿悟表达已经“得道”,足以说明顿悟更能迎合大多数人的内心。而真实的情况呢?如果没有数年如一日的渐修,顿悟就是空中楼阁。我听过太多顿悟的故事,到头来只不过是渐修路上的一个“驿站”而已。宋朝杨万里有一首诗写得好: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很多人自以为顿悟了,后来却发现还有另外一层“山”在前面挡着,真是“一山放过一山拦”。所以,一次次的顿悟,事后看都是一层层的渐修。而离开这一层层的渐修,更是无法达到最后的顿悟。

从认知论这个层面上,顿悟和渐修,不可分离。而在实践中,顿悟也不是万事大吉,它仍然还须渐修。

我们经常发现这种情况,某个理已经悟道,但就是做不到,或者一做就走样。为何?因为理是认识层面,实践是做事层面。认知层面的东西或许可以在外界的启发下突然“灵光一闪”的顿悟,但是要把这个顿悟的成果落地,却绝非一朝一夕,它必须要在“事上磨”,这个磨就是渐修。没有渐修层面的修成正果,仅仅是顿悟上的灵光一闪,不算真正意义上的悟道,心到手未必能到,只有心手合一才是真正的悟道。

当然,我们不能走到问题的反面,过于在渐修上天天拉车,而不看路。股市上做得好的人,都是悟性极高的人,都是能够从经验中悟出一套超出常人认知的东西。这些东西或许可以用语言表达,或许无法用语言表达,但一定都是超出简单现象和经验层面的东西。这个东西是每个人最宝贵的东西,它是一个人日日夜夜反复思考、辛劳总结与突然灵感迸发、豁然开朗的结晶。即使它不是终极意义上的悟道,但它也足以打开某个死角,解决某个问题。这样的死角打开多了,问题解决多了,也就慢慢真的全面顿悟了。

我辈不才,喜欢思考总结,也有缘结识、有幸请教一些天赋异禀、成就卓越的投资高人,其间,有突然顿悟的成果,也有渐修点滴的总结。这些东西,很多都收录在《顿悟渐修》中。因为对顿悟和渐修有切身的体会,所以把书名冠以《顿悟渐修》。在这里,我把它们分享给大家,希望我的思考,能够给大家以不一样的启发。

《顿悟渐修》与以前我曾经写过的几本书最大的区别在于,顿悟部分更充满哲思,形而上部分更加形而上。而渐修部分更充满细节,形而下部分更加形而下。在本书,我不仅仅提供一些硬知识,更希望对人类的投资知识体系有所贡献,希望我的一些思考能够拓宽人类关于投资的认知边界。力求能够为一些人提供新思考、新思维和新思想。

(四)

书和书不一样,出书和出书也不一样。有的人出书就是为了职称或者名利,而有的人出书是为了情怀和理想。平心而论,我是一个已经出版过好几本畅销书的人了,书能带给我的荣誉(东西)我都有了,按理说,多出一本少出一本,对我意义真的不是很大。如果是单纯为了稿酬,一本书的收入远远不如搞一场网络直播来得多、来得快、来得轻松,何苦呢?但是,为了阐明一些道理,我还是决定把过去几年的思考和文章整理成书。

其实写书并不是只有会表达的人才有的专利。我在《龙头、价值与赛道》的序里,就曾表述过:

可以想象,大多数投资者也都应该有“书写”的习惯,比如把平时的经验和小秘密写下来,把一些新发现和新规律记在小本子里,等等。其实,这与我写的书没有本质的区别,只不过我在因缘巧合的情况下,把我的“小本子”出版了、公布了出来,而很多人的“小本子”一直藏着而已。

我一直觉得,任何一个勤于总结的人,也都在默默“写书”。我之所以连续公开了几本自己写的书,其很大的缘由就是“不知轻重”地写了第一本书,一不小心把“龙头”这个词经我手变成了股市里一个非常热门的词汇,飞入寻常百姓家,被广泛引用和流传。但,很多人只是借用龙头一词的旗号,用龙头这个好听的词汇来装自己瓶里的酒,结果把龙头战法搞得鱼龙混杂,龙头一词早已偏离我最初要表达的意思。为了归醇纠偏、为了阐明龙头股和龙头战法的思想要义,我不得不多写几本书,于是有了其他几本书,当然,也包括本书。

但《顿悟渐修》跟前面几本(特指《龙头信仰》《香象渡河》《龙头价值与赛道》《股市极客思考录》)又有不一样,《顿悟渐修》是由我前几年创作的一些文章按照一定的逻辑重新整理而成。本来我不计划把它们出版,因为它们早已经发表在互联网世界里。但,当我自己回头看这些文章,着实喜欢。特别是关于战略、战术、原教旨龙头和归因的文章,我自己都有把它们打印出来反复翻看的想法。因为每次重读这些文章,我自己都能再次触动,有的甚至看得我自己热泪盈眶:那个时候的我该有多拼,才能写出这样的东西。后来想想,与其在网上来回翻看,不如把它们变成书,翻看起来更方便。于是,我决定把它们出版。

所以,从自私的角度上说,这首先是一本为自己写的书。

当然,书一经问世,就是社会的产品,我也希望它能够启发、照亮其他人。

忘记在哪里,我曾经看过这样的话:

有时候我们看遍浩如烟海的东西,也无法成长,而有时突然遇到三言两语,却恍然大悟。

关键是你不知道那两句话藏在哪里?事实上没有人专门给你准备那两三句话。也许因缘巧合,在某个正确的时间、在某个该有的火候点、在某个契机里,你在某本书上遇到这两三句话。

有时候我想,也许我的书和文章里,能让某个读者遇到这两三句话呢?如果真的如此,那我也算是一个对他人有意义的人。

当然,我也不知道我的思考和文字能不能给别人带来这种契机、有没有这样的两三句话,但,万一带来了呢,则功莫大焉?如果没有带来,对读者也没有任何损失呀?

这就是我最终决定出版《顿悟渐修》的起心动念。

记得有这样一句话:

假如你不能成为礼物,请不要进入别人的生活。

假如有人进入我的生活,我有能力认出这份礼物。

希望,本书能成为你喜欢的礼物,特此献给你!

以此:不枉你我相识一场!

谢谢!

(全文终,谢谢!)

本文源自:金融界

The End

文章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除非注明,否则均为互联网收集整理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进行处理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阅读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